返回 51养生网

导致血压升高的四个坏习惯

2025-08-27
        如今,高血压已成为困扰众多人群的常见慢性疾病,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知仅停留在 “需要吃药控制” 的层面,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,正是导致血压升高的 “隐形推手”。想要有效预防血压波动,守护心血管健康,首先要从戒掉以下 4 个不良习惯开始。
一、戒久坐不动,让身体动起来
        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久坐不动已成为多数人的常态 —— 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伏案工作、居家时窝在沙发上刷手机或看电视,一天下来起身活动的时间寥寥无几。然而,这种看似 “舒适” 的状态,却在悄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。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洲明确指出,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、脂肪堆积,血管弹性逐渐下降,进而引发血压升高。
         与之相反,规律运动对血压控制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,尤其是有氧运动。即使没有复杂的运动装备和专业场地,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的快走,就能让身体得到有效锻炼。研究数据显示,长期坚持此类运动,可使收缩压下降 4~9mmHg,相当于为血管 “减压”,对预防高血压及辅助控制血压都至关重要。因此,建议每久坐 1 小时,就起身活动 5~10 分钟,通过简单的拉伸、散步,让身体保持活跃状态。
二、戒作息紊乱,守护生物钟平衡
         “熬夜追剧”“凌晨加班”“昼夜颠倒”…… 这些打乱作息的行为,正在慢慢摧毁身体的健康防线。人体有着精密的生物钟,血压也会随着昼夜节律呈现 “昼高夜低” 的波动规律,夜间睡眠时血压会自然下降,为心血管系统提供休息和修复的时间。而长期作息紊乱,会直接破坏这一平衡,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失常,出现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的情况。
        这种异常的血压波动,会让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加重心脏、肾脏等器官的负担,不仅容易引发血压骤升,还可能增加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的发病风险。想要改善这一问题,关键在于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。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,保证 7~8 小时的充足睡眠,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,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,让身体的生物钟逐渐恢复正常,为血压稳定打下基础。
三、戒错误用药,遵医嘱是关键
         高血压作为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,“长期规律服药” 是控制血压的核心原则。但在实际生活中,很多患者存在错误的用药习惯:有的患者觉得 “没有头晕头痛就不用吃药”,擅自停药;有的患者听说某种药物效果好,就自行换药;还有的患者根据 “自我感觉” 增减药量。这些行为都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。
         盲目停药会导致血压失去控制,持续升高的血压会损伤血管壁,使其增厚、变硬,还可能引发蛋白尿等并发症,对心、脑、肾等靶向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而擅自换药或增减药量,会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,血管时而收缩、时而扩张,容易诱发心绞痛、脑出血等意外事件。因此,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,定期监测血压,若需调整治疗方案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改变用药习惯。
四、戒情绪激动,保持心态平和
        “气得血压都上来了”,这句话并非夸张表述。人在情绪激动时,如愤怒、焦虑、紧张,体内会迅速分泌肾上腺素、血管紧张素等激素。这些物质会直接作用于血管,导致血管过度痉挛、收缩,进而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。对于本身血压就偏高的人群来说,这种突发的血压上升,可能会突破血管的承受极限,引发严重后果。
        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让人情绪波动的事情,关键在于学会调节心态。当遇到压力或矛盾时,可通过深呼吸、听舒缓音乐、与人沟通等方式释放情绪,避免长时间处于激动、愤怒的状态。保持平和的心态,不仅能让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,还能减少情绪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,为整体健康保驾护航。
          高血压的防控,从来都不是 “一蹴而就” 的事情,而是需要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久坐不动、作息紊乱、错误用药、情绪激动这 4 个坏习惯,看似普通,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血压稳定。只要从现在开始,积极戒掉这些不良习惯,用科学的方式管理生活,就能有效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,让心血管始终保持健康状态。

最新文章

风疹:成因解析与科学应对指南

皮肤

 

阅读13877

男性胸部不对称:成因解析与应对建议

男科

 

阅读12061

解读足阳明胃经:《黄帝内经》视角下的气血生化之源

中医

 

阅读14320

女性贫血:别把“常见”当“无害”,科学应对是关键

妇科

 

阅读18498

服药后不适应对指南:区分轻微反应与危险信号

挂号

 

阅读19182

冀ICP备2020030408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