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定期体检的普及,越来越多人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发现自己存在颈动脉斑块,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脑梗的深深担忧。那么,查出颈动脉斑块就一定会发生脑梗吗?答案并非绝对,我们需要科学认识颈动脉斑块与脑梗的关联,通过专业判断来评估风险。

首先,我们要了解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,源于动脉内膜受损后,脂质不断沉积、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增多,最终形成的病灶。医学上规定,当动脉内中膜厚度≥1.5mm 时,就可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退行性改变,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,但出现斑块并不意味着脑梗会必然降临。
判断颈动脉斑块是否会诱发脑梗,核心在于斑块的稳定性。从超声检查的回声表现来看,若斑块呈现强回声,说明其质地较硬、结构相对紧密,属于稳定斑块,这类斑块引发脑梗等严重病变的概率较低;而若斑块为低回声,则表明其质地偏软,更易出现破裂、脱落等情况,风险相对较高。除了回声,斑块的大小、形态、数量以及纤维帽完整性,也是评估稳定性的重要指标。一般来说,斑块数量越多、形态越不规则、纤维帽越薄且不完整,其稳定性就越差,诱发脑卒中的风险也会显著上升。
此外,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程度,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处理方式。当狭窄程度<50% 时,属于轻度狭窄,此时通常无需过度焦虑,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,并定期进行随访检查,监测斑块变化即可;若狭窄程度在 50%~69% 之间,属于中度狭窄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,以控制病情进展;而当狭窄程度≥70% 时,已属于重度狭窄,可能会严重影响脑部供血,此时需立即就医,必要时还需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干预,避免脑梗等严重后果发生。

总之,查出颈动脉斑块并不等同于一定会发生脑梗。大家无需过度恐慌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关键在于及时通过专业检查,全面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和血管狭窄程度,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,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脑梗风险,守护血管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