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51养生网

为何需要控制睡眠?

2025-08-20
         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,睡眠是休息和恢复精力的重要方式,似乎睡得越多越好。但对于老年人而言,睡眠却需要 “控制”,这背后蕴含着诸多与衰老、健康相关的科学道理。
         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,睡得少是不少老年人面临的困扰,而这并非他们主观意愿所能改变。随着年龄增长,增龄性机能弱化是重要原因之一。大脑皮质功能逐渐衰退,代谢速率减缓,导致身体分泌的褪黑素大大减少。褪黑素作为诱导睡眠的关键物质,其分泌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,使得他们难以拥有像年轻时那样持续且深沉的睡眠。
          除了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,老年人大多患有基础疾病,这也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。比如,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可能会因胸闷而在夜间频繁醒来;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则可能因夜间血糖波动而难以入睡。同时,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给老人带来心理负担,进而影响身心健康,反映到睡眠上就是入睡困难、多梦、易醒等问题。
         那么,老年人每天睡多久才合适呢?相关研究发现,人从婴幼儿到老年,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,尤其是 50 岁之后,平均每增长 10 岁,睡眠时间就会减少 27 分钟。这意味着老年人并不需要像年轻人那样长的睡眠时间,过度追求长时间睡眠反而可能对健康不利。
         传统观念里 “早睡早起” 身体好,但这句话并非适用于所有人,尤其是老年人,盲目跟风可能会伤身。一项覆盖 21 个国家总计 11.2 万中老年人的调查实验显示,习惯晚上 10 点睡的人比起其他正常作息者,心血管患病风险要高出 29%。虽然现在都倡导别晚睡、少熬夜,但对于老年人来说,太早睡反而会增加健康风险。因为 60 岁后褪黑素分泌减少,太早躺在床上,身体和大脑可能还没有进入睡眠状态,容易导致入睡困难,进而产生焦虑情绪,影响后续的睡眠质量。
         而且,老年人本身睡眠质量就有所下降,很多老人会在凌晨四五点醒来。而这个时间段是心梗的高发期,有些老人醒来后喜欢去晨练,此时气温较低,容易刺激血管收缩,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。
          所以,老年人需要 “控制” 睡眠,这里的 “控制” 并非指减少睡眠时间,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,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和作息。比如,避免过早入睡,选择适合自己的入睡时间;醒来后如果离起床时间还早,可以尝试在床上闭目养神,而不是急于起床进行剧烈活动。同时,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,保持卧室安静、舒适、温度适宜,对于提高睡眠质量也大有裨益。
         总之,老年人的睡眠需要科学合理的 “控制”,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,提高生活质量。

最新文章

风疹:成因解析与科学应对指南

皮肤

 

阅读11056

男性胸部不对称:成因解析与应对建议

男科

 

阅读16172

解读足阳明胃经:《黄帝内经》视角下的气血生化之源

中医

 

阅读13944

女性贫血:别把“常见”当“无害”,科学应对是关键

妇科

 

阅读19504

服药后不适应对指南:区分轻微反应与危险信号

挂号

 

阅读10651

冀ICP备2020030408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