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医生,我最近工作总坐着,但我更担心的是宫颈这块。我一个朋友说久坐对那影响最大,可我有时候感觉,不只是这个原因。”
提问的是一位银行前台主管,衣着整齐,嗓音平稳但话语中藏着疑虑。她工作年头不短,日常节奏固定,健康意识也不差。可这类问题,网络传言太多,真真假假谁都拿不准。
关于宫颈问题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久坐。这几年网上说得多,连不少公众号文章也天天提这个。
其实真查下数据,才会发现久坐确实可能影响盆腔循环,但跟宫颈本身的问题没多大直接关系。
它更像个“间接因子”,顶多算个次要风险源。真正影响宫颈健康的,是一些频率很高、看似正常但长期反复操作的行为。
问题不在行为本身,而是“频繁”两个字。这些事单做一次也许没什么,做十次可能也还看不出异常。
但只要习惯形成,频率足够,身体内部的细胞应激反应就会持续启动,不是用外表就能看出来的。
先要说的是反复清洗。特别是使用清洁液、泡沫剂这类带有杀菌成分的产品,不少人以为这是种“预防”,其实很容易带来反效果。
宫颈黏膜有自我保护机制,碱性清洗液会破坏这一系统,降低局部免疫屏障。长期如此处理,病毒反而更易侵入细胞。
美国妇产科协会2018年的一项临床报告显示,过度使用阴道清洁液的女性,其HPV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1.78倍。
HPV感染恰为诱发宫颈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清洗并不等于保护,频繁做只会把本来稳定的内部环境打乱。
另一个不被当回事的行为,是反复做宫颈检查。并不是说不能查,而是说频率不该无节制。尤其是一些体检机构,为了项目丰富,会在短时间内建议重复筛查。
这种反复采样,可能会给宫颈带来微损伤,虽然大多数会自动修复,但如果时间太短、操作方式不当,就可能诱发炎性反应。
一份在英国《BMJ Open》上发表的研究指出,连续两年每年做两次以上宫颈刮片检查的女性中。